夜谈那时繁花 高二原创作文1100字
银烛青烟,金樽绮筵,一夜挑尽灯花,却留一地情怀独自氤氲。——题记
千年的痴情守望,千年的多情拣拾,千年的遗世之德,于青史之上淡描历史纹路,立皓月湖畔倾听岁月涟漪,漫步红尘阡陌,轻踏过往云烟,诉说着怎样的情怀,又探讨着什么样的人生哲理?
方才入夜,薄雾轻纱笼树上枝桠,凝云无知掩月下独影。酣然入梦,与孔圣匏樽相煮,畅谈人间之孝
孔圣,何为孝?子曰父在,观其志,父没,观其行,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
如今社会上人们急功近利,甚至有人将孝认为是,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,孔圣,对这一现象,您如何看待?孔圣了然曰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,有酒食,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孝,不仅仅是在父母饿时的一顿佳肴,更不在于对父母的马首是瞻,孝应是润物细无声的细腻,是报得三春晖的真诚。
走过平湖烟雨,或褒或贬,褒者赞其立俗世之本,贬者论其不晓变通。它却全然不顾世人纷纭,静立俗世之中,以一朵莲的姿态安放于云水之上,不问夜的繁华,亦不打捞暮色的薄凉。却任性的在千朝万代中彰显风姿:先秦之时孝治天下赢六国一统;大汉之时以孝定官展王朝之风;隋唐之时唯孝唯悌固盛世之况。孝,就这样走过平湖烟雨,岁月山河,像一颗星,不曾陨落,亦从无黯淡,只是固执地闪烁光明。
月上枝头,云层渐厚,微雨轻踏引珠帘缓动,晚风悄拂唤烛光独曳。游沧海,赏桑田,我们酣畅淋漓,体味世态百仁!
孔圣,何为仁?子曰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
仁政为治国之本,仁道为平家之则,仁德为修身之法,仁义为养性之源。那么,何为仁?有人说仁便是善,仁政,便是善良的治国之本;有人说仁是孝廉,仁道,便是兄恭弟友的治家之则;有人说仁是和气,仁德,便是和善的修身之法;有人说是好,仁义,便是好义的养性之源....简言之,仁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人,是韩非子的仁者,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,是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。宏观上,捐款资助是仁,微观上为一粒沙俯首,因一片纸弯腰又何尝不是仁?仁,天下皆有,而仁之者,天下人何不仁之?
夜过中旬,物候黎明,骤雨初歇望月明星稀,满盏清欢却拂了还满。花前对酒,我们水调持酒听,寻访信的踪迹。
孔圣,何为信?子曰: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
它曾是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,它曾在尔虞我诈中一文不值,它曾是饱学之士终身恪守的道德准则,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得以飞黄腾达的外衣,它太简单,以至于牙牙学语的孩子都可唤出它的名字,它又太复杂,复杂到让人毫无头绪,它便是诚信。在这个时代中,很多人都在寻找诚信的足迹。
孔圣,现在的世界科技发达,有些人却早已不晓阡陌之间,瓜田可纳履,李下可正冠的诚信之风,我们新一代青少年又该去何处寻访诚信?孔圣笑而曰: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只有诚信,才能称之为人。故无需寻找,做好自己的诚信,即为寻到‘信’。孔圣的话犹如醍醐灌顶,方知晓原来诚信大可不必费力追寻,只要相信自己,时时监督自己,便能得知信的踪迹。
窗透初晓方知梦,罗衾微冷方知客,远方有琴,愀然空灵,声声催天雨。一个人,一本书,一盏酒,一帘梦,与孔夫子谈毕方知:很多事,很多理,即便落满尘埃,历经沧桑,仍可令人记忆犹新,仍可照耀时代,捧出一段璀璨年华,铸就一个辉煌时代!
【网友转载投稿,如有问题清联系我们】 文章地址:www.whzyl.com/99zuowen/307849.html